
近日,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突然改口表示愿意与特朗普进行对话,引发外界猜测。与此同时,中国收到相关通知,俄罗斯也再次出手,美军舰队持续集结,但特朗普态度却含糊其辞。
美军目前部署在加勒比地区的舰队包括五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、两艘两栖攻击舰和数十架舰载机。这种大规模出动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演习。相比之下,委内瑞拉海军只有4艘老旧潜艇和20多架苏30战斗机,几乎没有还手之力。
军事上的差距只是表面的。更致命的是经济失血。该国通货膨胀率已超过3000%,人们连面包都买不起。全国动员的状态持续了几个月,带来的不是抵抗意志的增强,而是物资供应链的崩溃。超市空无一人,油价下跌,石油出口量下降了整整40%。国家机器开始陷入困境。
这并不是委内瑞拉第一次陷入战略困境。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,苏联因美国的军事封锁和国内经济压力而被迫撤退。今天的马杜罗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。不是我不想反抗,而是我无法忍受。对于资源依赖型国家来说,长期备战不是消耗战,而是慢性自杀。
从时间线开始,逐渐向加勒比海方向移动。 11月,委内瑞拉提出对话意向。在此期间,也经历了国家动员、资源配置和国际呼吁。石油出口突然下降,直接影响外汇收入,马杜罗政权的财政支撑已经摇摇欲坠。他并不是突然开悟,而是在等待一个可以“体面结束”的时刻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轮到马杜罗既不是认输,也不是求饶。更像是学习赫鲁晓夫,利用谈判来争取喘息时间,在大国对抗的间隙维持自己的统治。对他来说,只要政权还在掌权,哪怕是暂时的屈服都不是策略。
马杜罗并不孤单。中俄虽然没有公开干预,但“隐形支持”却从未间断。 11月18日,中国外交部重申反对外部干涉。言语虽然克制,但态度却很明确。此外,中国仍然是委内瑞拉石油的主要买家,进口量占其出口总额的15%。如果马杜罗能坚持下去,对华出口就必须维持。
俄罗斯的行动更加具体。据塔斯社报道,俄罗斯军用运输机近期多次向委内瑞拉运送“非致命物资”,包括雷达系统、通讯设备和医疗资源。
这种“影子支持”早在2019年就有先例,当时俄罗斯雇佣军秘密进入委内瑞拉帮助维护政府设施。今天的支持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军方,但传递出的信号已经足够明确了。
从频次来看,美军在拉美地区的军事演习次数依然遥遥领先,2023年达到12次。但中俄两国总共只交战了4次,军事存在感远远不相上下。但问题是,地缘政治影响力并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。对于许多拉美国家来说,美国的“干预历史”才是真正的问题。
美军如果真想在委内瑞拉出手,初期至少要投入10万兵力。这不包括后勤、稳定和重建。更尴尬的是,委内瑞拉地形复杂,山上丛林密布,很容易重演“阿富汗泥潭”的情景。这种情况特朗普还敢下注吗?
他的犹豫也在推特上表达了出来。从“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”到“不排除对话”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一些共和党议员明确反对向委内瑞拉出兵,担心战争会拖累选举。特朗普如果想在不实际战斗的情况下维持自己的“强人形象”,他需要迈出一步,一步能够说服选民、避免冲突的一步。
更麻烦的是,社交媒体时代的“航母威慑”效应已经开始消退。过去,一张“聚集图”可以吓唬小国,现在却成了马杜罗内部宣传的素材。他利用这次危机塑造了“反美斗士”的形象,巩固了国内的支持基础。美国本想以武力威慑,却给马杜罗政治红利。
特朗普的基础仍然是“经济牌”。如果爆发战争,油价将不可避免地飙升,高通胀的风险将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压力。特朗普的一些商业盟友敦促他避免军事冒险,担心经济冲击波会破坏他辛辛苦苦建立的“复苏叙事”。
不到30%的美国选民支持对委员会使用武力,这种“战争疲劳”在关键摇摆州更为明显。
于是,他开始发出“可以说话”的信号。它既不否认军事选择,也不排除外交渠道。看似艰难,实则留有余地。对话成为他维持选举稳定的缓冲,成为不战而胜的“表现选择”。
与此同时,拉美的反应也在发生微妙的转变。巴西和墨西哥均公开呼吁和平解决,强调拉美不能再次陷入冷战思维。这些声音虽然没有改变事态的走向,但却反映出一个趋势:美国在其“后花园”的影响力已不再像过去那么强大。
区域格局正在重构。回顾20世纪80年代,美国支持尼加拉瓜的武装部队。不仅失败了,还被国际舆论送上了被告席。今天的拉丁美洲早已放弃了这个想法。左派的回潮和主权意识的加强,让军事冒险主义在这里日益“水土不服”。
委内瑞拉与美国的博弈短期内看似有所缓和,但实际上仍在试探边界。未来可能会走向“谈打”的叙利亚模式,但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已降至冰点。正如基辛格曾经说过的,和平只不过是矛盾的中止。
马杜罗的“光荣投降”不是承认失败,而是延长政权寿命;美国必须学会与不再屈服的多极世界共存。本轮比赛还远未结束。
参考资料:马杜罗:准备好面对美国威胁2025-11-19 15:30 马云惹不起马云 参考资料